來源:中國能源網
《中國能源報》社主辦的“首屆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今天在京舉行。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發言中指出,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新常態的考驗,特別是供需關系得到緩和的同時,有效供給和實際需求、生產能力和實際產出、能源布局和市場消納三個“不匹配”的問題依然存在,結構性、體制機制性等深層次問題日益凸顯。
他進一步指出,能源技術創新和裝備制造發展對能源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至關重要。
以下為李冶發言內容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是能源“十三五”發展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發展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的要求十分迫切。國家能源局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能源革命戰略思想,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會同能源行業的廣大企業,著力化解能源產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大力推動我國能源事業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在能源消費回暖的趨勢下,整個供應形勢總體呈寬松狀態,以相對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速,保障了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在加速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新舊動能實現持續轉換,煤炭去產能、煤電防范產能過剩風險工作進展比較順利。特別可喜的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成就非凡。
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得看到,我國能源發展還面臨新常態的考驗,以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對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已形成共識。特別是供需關系得到緩和的同時,有效供給和實際需求、生產能力和實際產出、能源布局和市場消納三個“不匹配”的問題依然存在,結構性、體制機制性等深層次問題日益凸顯。應對發展新常態、破解能源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大力推進能源革命,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
借此機會,我想就能源技術創新和裝備制造業發展對能源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產生的一些推動作用和基礎性影響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 能源技術創新和裝備發展對能源結構調整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能源結構的調整既包括我們常說的各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也包括在常規化石能源利用中以更加清潔高效的方式替代過去傳統落后低效的方式,以及各種非常規能源替代常規能源。
首先,近些年,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總裝機突破了5.7億千瓦,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了36%以上,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占規模以上發電廠發電量的22%。從這些比例可以看出,我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成效非常顯著。
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一水電大國,大型水電技術裝備的強大設計制造能力,保障了我國水電建設不斷地刷新世界紀錄。近期開工的白鶴灘水電站單機規模達到了百萬千瓦,揭開了水電項目單機百萬千瓦的新篇章,我國電力全面進入了“百萬千瓦時代”。這個全面進入“百萬千瓦時代”并不是否定新能源和分布式的發展,并不矛盾,只是說明我們的能力而已。
核電方面,自主化的核電建設實現規?;透咝Оl展。我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提供百萬千瓦核電成套技術裝備、工程建設以及自主運營的國家之一,我國已經具備年產八到十套的百萬千瓦核電設備的能力。截至2016年底,我國核電在運35臺機組、裝機3242萬千瓦,在建21臺機組、裝機2490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最大。
特別可喜的是,核電技術裝備的發展使得核電建設成本顯著下降,現在單位千瓦的造價只相當于當初整機進口的一半左右,整個核電項目的效率和競爭力顯著加強。最近幾個標志性的工程,特別是三門核電站的首堆項目、兩個“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的建設都非常順利。應該說我國核電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也有很好的發展基礎。
在風電和光伏方面,風電和光伏制造業的迅速發展推動風電和光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10年風電、光伏設備造價快速下降,風電設備單位千瓦造價由當時的近萬元下降到現在不足四千元,光伏組件和逆變器每瓦的價格分別從50元、2元左右下降到4元和2毛錢左右,大幅度的降低了風電和光伏的開發成本,極大提高了產業競爭力。
近年來國家在華北、西北部分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連片開發了一批百萬千瓦、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截至2016年底,我國風電和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突破了1.5億千瓦和7700萬千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光伏發電國家。
第二,在新能源發展的同時,我國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近幾年,我國煤電裝機能力和制造能力、運行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
截至2016年底,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投運96臺,裝機總容量近9700萬千瓦,是世界上百萬千瓦火電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的電廠供電煤耗下降到312克每千瓦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比如,上海外三度電供電煤耗達到了274克,目前正在設計的全球最低的安徽平山電廠--行業俗稱“251”工程,設計度電供電煤耗251克--已經開工建設;國內首臺百萬千瓦二次再熱示范項目—國電泰州電廠二次再熱示范項目去年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驗收,機組發電效率達到47.92%。應該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在燃煤發電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我國在煤炭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了快速進步。
主要是以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為代表的煤炭加工的示范項目以及一大批技術、工藝、裝備等不斷取得突破。去年底,世界上單套投資規模最大、裝置最大、自主知識產權的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建成投運。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批示,指出這一項目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義,強調必須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第三,近幾年我國的非常規資源的開發也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對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都具有重要意義。煤層氣開發利用技術裝備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煤層氣的產業化、規模化開發。截至2016年底,我國煤層氣產量達到了137億立方米。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對國際天然氣市場和世界能源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也在積極加大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不斷取得進展。最近一段時間,川渝地區頁巖氣的產業化發展非常快。我國已成為北美之外第一個實現頁巖氣規?;虡I開發的國家,2016年我國頁巖氣產量達到了77億立方米。
從上面可以看出,能源技術進步、能源裝備的發展,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能源技術裝備是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技術基礎
首先,能源裝備的創新和改革發展本身就是能源改革的重要部分。
這幾年,我國能源技術裝備產業取得了很大進步,體制機制不斷創新,企業間的重組、并購以及與國外的合資合作風起云涌。這為我國能源技術裝備的進步和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另外,這些年隨著新能源、傳統能源的技術不斷變化,能源發展的一些新的技術形態,對能源產業本身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促進作用。比如,隨著新能源的分布式利用,我國電力系統越來越呈現了新能源電力系統的特征。很多企業在新能源技術裝備發展方面,也從過去生產單機單器,向工程服務、系統集成乃至于項目運營發展。我們感覺到,能源技術裝備的發展,對能源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體制機制的創新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還有,這幾年隨著能源互聯網等概念在國內外廣泛推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能源開展了深度融合。以分布式、網絡化、智慧化為特點的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正在推動“人人消費能源、人人生產能源”的新型生產消費形態形成,這將促進我國電力和能源生產利用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的變化。通過推動能源互聯網這樣的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必將會為能源體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突破點和試驗田。
當今國際能源形勢不斷發生著深刻復雜的變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任務迫切而艱巨。當前,以新興能源技術裝備突破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正在并將持續、深刻的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為了加強能源技術創新和裝備制造的升級,近幾年國家也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
希望我們共同抓住能源革命的戰略機遇,以新發展理念和能源革命戰略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我國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加快推動我國能源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和產業變革,為深入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能源體制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再次祝年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